Curriculum Corporation網站簡介

  Curriculum Corporation是獲得聯邦政府與州/區域教育廳長們經費支助的全國性研究與發展機構,其任務在為國家及地方提供教育經驗,促成管理學校教育的合作性方案。Curriculum Corporation團隊之課程研發、e化學習、評量及出版品提供所有學習方面的服務及資源,這些課程產品與服務均以改善學生學習和滿足利害關係人福祉為宗旨。


(一)Curriculum Corporation介紹
1. Curriculum Corporation願景及任務
  藉由領導國家課程之辦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並經由與教育社群合作提供堪稱典範的課程、評量、方案管理及諮詢的產品和服務。
2. Curriculum Corporation優點
(1) 學習層面-提升學生、教師及職員的學習:其以教育學理解教學與學習,以證據為基礎發展應用研究,並支持終身學習以形塑知識社會。
(2) 公益層面-為社會積極貢獻:反應部長與教育社群之公共利益,最大化公共資金與公司資源之價值使提升效率,並落實道德實踐。
(3) 品質層面-努力達成最高標準:以使用者為中心,在發展產品及服務時關注最終端使用者;重視回饋以持續改進;重視過程導向,遵守計畫性及系統性的過程,並重視公司經營的績效責任。
(4) 尊重意見-考量個別需求及想法:團隊合作實現共同目標,並認同、讚揚他人的貢獻。
(5) 能力層面-成為課程服務提供的選擇:以專業的精神和技能、敏捷靈活和適應能力、創造性地運用策略思維展現能力。
3. Curriculum Corporation沿革
  Curriculum Corporation成立之初,乃基於全國課程統整之期望。1989年教育部長在Hobart同意其可制定國家學校教育的目標,在合併了課程發展公司(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rporation)及澳洲學校資訊服務(the Australian Schools Cataloguing Information Service, ASCIS)後,其規模更加成長。
  Curriculum Corporation據點設在墨爾本,治理模式體現了國家的合作框架,以確保州與地方教育機構、澳洲政府、獨立天主教教育部門、家長和教師之投入。此模式的合作活動已經持續了幾年,Curriculum Corporation已成功地管理國內和國際教育項目,其中包括澳洲最重要的教育改革項目。其出版品及目錄銷量持續增長,這些出版品定期參與國家級競賽以爭取國家獎項。

(二)MCEETYA簡介
  澳洲重要的全國性教育組織是1993年成立之教育、就業、訓練及青年事務部與各州教育廳聯合會議(The Ministerial Council on Education , Employment, 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 MCEETYA)。此為聯邦部長、州及區域廳長們兩年一度的會議,以便商討共同利益及協調性合作事項與活動。此一聯合會議在1994年取代先前澳洲教育委員會(Australian Education Council)地位,代表學校教育的全國性論壇。在此合作型態下,其職權及範圍遍及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職業教育和培訓、高等教育、就業和勞動力市場的聯繫與計劃、教育和培訓、成人教育和社區教育、青年政策,及跨部門的事項。
  此一聯合會議運作上大抵屬於諮詢性質,它與全國天主教教育委員會,以及全國私立學校協會聯合會有密切合作,並常透過一些重要的組織,諸如澳洲州學校組織委員會、澳洲父母委員會;以及經由澳洲教育聯盟、澳洲私立學校教師協會,以便與教師保持良好關係,還有與商業界、父母家長維持諮商關係。
  與此一聯合會議有關的是兩個全國性研究與發展機構,分別獲得聯邦政府與州/區域教育廳長們的經費支助,這兩個機構促成管理學校教育的合作性方案。(1)澳洲教育研究委員會(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CER)設立於1930年;(2)課程機構(Curriculum Corporation)是於1990年開始運作的。

(三)Curriculum Corporation運作模式
  Curriculum Corporation服務教育工作者和企業所需,透過重點研究和合作,以提供國內和國際課程創新的成果。其團隊的課程發展、e化學習、評量及出版品提供所有學習方面的服務及資源。
1. 與學校之合作:自教學現場經驗汲取學校本位課程之開發和評量。Curriculum Corporation為澳洲主要學校課程組織,故與教育工作者合作,在全方位學習領域提供諮詢和開發項目,亦即將重點放在「創新」,提供:
(1) 網際學校圖書館設施;
(2) 學生生涯規畫諮詢;
(3) 多媒體課程資源;
(4) 支援教師教材;
(5) 教師專業學習課程。
 Curriculum Corporation非營利性的環境提供高素質教育工作團隊和課程專家,能專為學校制定產品和解決方案。
2. 與政商界之合作:提供政府及商業機構方案管理和諮詢服務。Curriculum Corporation亦為企業及國內外政府提供大型且多面向的方案,主要目標在:
(1) 提供卓越且具競爭力的服務;
(2) 有效地管理資源以確保每分經費充分運用;
(3) 提供創新、客製化的解決方案。
 一些追蹤記錄顯示,在敏感議題協商以成就公眾課程共識時,Curriculum Corporation保持其競爭力且持續成長。
3. 與國際合作:研提滿足澳洲及全球教育工作者和商務人士的解決方案。Curriculum Corporation透過CCInternational從事國際發展工作和教育方案,CCInternational與亞洲、太平洋地區、拉丁美洲地區及中東地區交流,提供全國性、雙邊及多邊方案,CCInternational從事教育工作和相關學科的捐助機構和諮詢公司為獨立或合作夥伴。Curriculum Corporation的工作開展其國際地位,成為值得信賴的教育服務和資源提供者。課程公司的客戶群包括:
(1) 世界銀行(World Bank);
(2) 亞洲開發銀行(The Asian Development Bank);
(3) 澳大利亞國際開發署(AusAID);
(4) 兒童基金會(UNICEF)和各種政府和私營部門機構。

(四)提供教師與學校資源(teachers and schools)
1. 電子期刊:此專區提供教師與學校訂閱電子期刊,共計三類期刊:
(1) EQ Australia:是專業的教育季刊雜誌,每季深入探討具體議題,全文由將近20位具專業知識、創新實踐、教學研究、課程改革的教育領導者,提供本地民眾或國際學術的意見和貢獻。
(2) Curriculum Leadership Journal:專為學校領導者每週發行一次的網路雜誌,提供最新教育文獻和新聞。
(3) ThisWeek in education:提供的免費電子郵件特色新聞公告,關注教育相關新聞、回顧及事件。
2. 研討會報名:教育工作者可透過此網頁進行在職進修。先前剛結束Acting (inter)Nationally研討會,Curriculum Corporation將在2009年舉辦專業學習評量發展研討會。
3. 領域學習方案:teachers and schools專區提供教師與學校課程連結平台,連結分類可依學科(Browse learning areas),或依方案名稱(Project Websites),或連結至各課程學習網站(Find out more about),這些網站均提供相當充足教材。
(五)最新消息(News)(摘錄)

1. C21st Learning: Acting (inter) Nationally
  本次會議探討如何在教育上增進澳洲的社會包容性,以及使國家更加生生不息,讓這些相關政策能提升新時代的國家教育合作。探討主題如:澳洲未來在國際的定位、量身打造的國家課程、創新與未來實踐、留任和吸引高素質教師、評量資料的力量以提升表現等。


2. New curriculum's teacher challenge
  設計國家課程的聯邦政府人員提出警告,學校將需要更多的老師和更好的培訓才能有良好表現。國家教育局長亦表示,制定新的英語、數學、科學和歷史的課程是一回事,但確保足量、受過完整師資訓練且其知能可與新課程呼應之教師是另一回事。澳洲聯邦教育部長表示,政府正在努力進行與其他國家之夥伴關係,並進一步招聘、培訓初任教師以提高教師素質,並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

3. National curriculum 'must be flexible'
  澳洲教育部長表示,2011國家新課程必須更富有彈性,減少其強制性,避免課程過於「擁擠」,且不能僅止於科目的表象,必須將重點置於深入理解及培養學生問題索解能力。縱使國家課程為強制性的,但學校毋庸完全依其按表操課。

「學校本位課程領導模式之行動研究與省思」讀後感

  
  台灣自民國七十六年解嚴後,開啟民主新扉頁,更因國際交流頻繁帶動多元思潮,教育工作人員開始比較反思,一波波教育改革運動於焉成形。九十學年度全面實施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乃我國教育界相當重要改革之一,影響深度與廣度均極為深遠,故在施行之初,有許多疑難待討論與解決,並造成社會大眾對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殷切關注與疑慮。國小校長是學校中主要的課程領導者,扮演著多樣的課程領導角色,擔負起多元的課程領導責任,因此在此波教育改革中,校長之課程領導應責無旁貸。

  「混沌理論」強調存在於雜亂現象之內的潛藏的規律秩序結構,在雜亂現象之內隱含有「奇異吸引子」,經由其吸收容納,吸引系統元素,產生混沌系統的模式特徵,成為中心的組成部份環繞混沌系統運轉循環。九年一貫課程重要精神之一即為落實學校本位管理,將人事權、財務權及課程權下放至學校,是可視學校本位課程為奇異吸引子,學校本身處於混沌環境中,藉由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機制,強調在教學實施上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讓學校發展具有特色的課程,培養教師的課程發展與實作能力。文中老師分析歸納三校教師行動研究成果之分析與反省,建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模式為:
1. 各校首先依據學校願景SWOTS分析及課程統整之原則,建構主題教學的課程地圖。
2. 發展課程主題:以Gardner多元智慧為主題設計各領域教學活動流程表,進行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實踐創意教學。
3. 確認關鍵能力:以八大智慧為核心目標確認所有學生在學習結束後必須精熟的關鍵能力。
4. 聯結七大學習領域融入主題:由主題中心向外擴張緊密聯結八大智慧與七大學習領域,主題為學生可經驗的生活事件或社會議題,逐步製成課程地圖。
5. 發展創意教學的課程與教學活動設計:使用經驗統整、社會文化統整、知識統整進入課程設計統整,設計七大學習領域的教學目標與活動,發展設計的「story projects」、「hand projects」、「play projects」、「excursion projects」四大部份內涵,將教學活動設計串成一個有意義的統整與聯結,促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能夠宏觀地了解統整核心主題理念。

  在普遍承認教師為課室專業人員之今日,校長如何進行學校本位課程領導,遂要發揮其領導智慧與專業,不但使教師能參與團隊,建立共同願景,設計學校本位課程並盡力執行,更能有效落實九年一貫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以貼近學生生活之教材提升其學習成效。若校長參考上述運作模式觀點設計、引導教師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行動研究,勢能提供正面革新力量,提高教師課程教學專業成熟度,助於九年一貫課程推動,更創建最佳的教育情境,激發學生求知向學動機,提高教學與學習的成效,產出教育之效能。

「從發展型管理談優質校長如何營造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讀後感

  校長乃帶領學校組織邁向願景之首長,必須運用專業且有效的科學方法,針對校內各項業務,作出最佳的處理,並具有專業素養及領導能力面對組織變革的挑戰。就校長角色所需面對之情況,諸多學者提出因應之道,如Lessem之發展型管理,Schein認為學校組織文化應使學校成員形成共享的價值觀,Senge更在經典的「第五項修鍊」中書更提出學習型組織應以系統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等五項核心修練聚合組織無限能量。這些發展型組織理論顯示,學校經營需充分結合願景、文化、資訊及正確的策略,運用知識管理形成整體的共享的經驗和體制,塑造學校成為優質學習型組織。

  又其中Lessem借用樹木之構造為比喻,說明發展型管理的管理者較重視人性與人本的「完全人」,不僅肯認個體的獨立性,重視團隊成員的自我實現,並在互相合作、互相扶持下不斷成長進化,還可因應組織變革及帶領組織發展,在經營模式上強化組織功能,更產開全人化及全方位創新經營,引領組織永續發展,更可在問題索解的情況中持續蛻變。經由管理者肯定個體獨立性、為其定型並加以整合並互信互賴,使團隊成員能相互依存且互相重視。申言之,學校可自組織文化中象徵性的活動、共同行為模式及基本假定,從故事、儀式、實質象徵及語言等四方面,從發展型管理發展學校優質文化,塑造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以創建最佳的學校文化與教育情境。亦即校長可自學校環境、學校庭園、學校行政建築、普通教室、專科教室、輔助教學室、運動遊戲場、附屬建築等八方面著手,運用發展型管理形塑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

  即便學校本位管理(SBM)及增權賦能的觀念,使學校得以分析其優勢並發展出特色課程,以在少子化及市場化思潮的時代,吸引家長選擇該校讓學生就讀。惟並不盡然代表學校守其成即可,只要抱著該校的特長便能在此大環境中獨樹一格。學校必須要不斷精進,特別是學校本身即為知識薈萃之所,在此知識快速增長的時代,學校更是要帶領師生及社區迎接挑戰、邁向新世紀。因此,形塑學習型組織應為學校及相關成員之共識,校長更可善用發展型管理以因應社會快速變革。在接受新世紀教育改革挑戰下,發展型管理可幫助校長營造良善學校文化,提高學校效能。故於培訓校長時,可適度引進發展型管理概念,讓優質校長本身具有高度領導專業外,更可運用發展型管理,形塑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

「Town schools in top 10 improved」讀後心得

  Oldham議會表揚2005年GCSE測驗中兩所表現傑出、列於十大進步獎的學校。一所是 Royton & Crompton中學,一所是Grange中學,這兩所學校自33855所學校中脫穎而出;而Crompton House Church of England School表現亦在最佳增值(Value Added,從key stage2到key stage4的進步幅度)前25%的學校中。學校改善(School Improvement)團隊副主任Nick Hudson認為兩所學校上榜是2006年開春的好兆頭,加上Grange中學重入十大進步獎名單,足見該團隊在教育界貢獻的成效。

  此項排名係由教育部(the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DfES)根據學生在GCSE測驗中得到A*到C的結果而得,顯示自2002年至2005年每年學校改善程度的排名。Grange中學校長Graeme Hollinshead表示,學生們樂於上學,且他們優秀的成就表現是值得接受稱讚的;Royton & Crompton中學校長Desmond Herlihy補充,該校卓越的進步可為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以及教職員嚴謹與系統性地計畫與執行學校任務打下深厚的基礎。




  在社會環境變遷的時代,各國莫不積極培養學生深厚的基本能力, 使其能夠具備足夠的知能針對環境的變化作調適,英國行之有年的GCSE考試即為一確保學生能力之檢驗考試。又在現今重視績效責任及資訊流通容易的情況下,學校勢必要正視各項政策,並針對其所帶給學校的機會與威脅作適度的因應。以GCSE此項國家考試為例,家長與學生重視考試結果之良窳,故學校在研擬校務發展計畫時,應著重學生學業上的表現,以及就GCSE表現較佳與不佳的科目做完善的分析,並擬定適當的計畫以維持或提高該項考試的分數。

  Oldham在英格蘭城鎮中相對不突出,自紡織業式微及煤礦產量降低後即快速式微,可自此觀其教育之輪廓。惟在2005年GCSE測驗結果出爐後,似鼓舞該地學校的士氣,使教師投入教學,學生樂於學習。在台灣,亦有諸多社會環境背景與Oldham相仿之鄉村學校,就資訊可及性與資源分配程度,均不及都市學校來得多且好。故校長領導學校校務發展,應審慎分析影響學校各項條件,並針對各項威脅研擬適當的因應策略,不僅可帶領學校永續經營,免除廢校或併校之危機,更可使危機變為轉機,使學校處境由逆轉勝。此有賴校長之專業領導,為相對弱勢的學生帶來更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