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展型管理談優質校長如何營造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讀後感

  校長乃帶領學校組織邁向願景之首長,必須運用專業且有效的科學方法,針對校內各項業務,作出最佳的處理,並具有專業素養及領導能力面對組織變革的挑戰。就校長角色所需面對之情況,諸多學者提出因應之道,如Lessem之發展型管理,Schein認為學校組織文化應使學校成員形成共享的價值觀,Senge更在經典的「第五項修鍊」中書更提出學習型組織應以系統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等五項核心修練聚合組織無限能量。這些發展型組織理論顯示,學校經營需充分結合願景、文化、資訊及正確的策略,運用知識管理形成整體的共享的經驗和體制,塑造學校成為優質學習型組織。

  又其中Lessem借用樹木之構造為比喻,說明發展型管理的管理者較重視人性與人本的「完全人」,不僅肯認個體的獨立性,重視團隊成員的自我實現,並在互相合作、互相扶持下不斷成長進化,還可因應組織變革及帶領組織發展,在經營模式上強化組織功能,更產開全人化及全方位創新經營,引領組織永續發展,更可在問題索解的情況中持續蛻變。經由管理者肯定個體獨立性、為其定型並加以整合並互信互賴,使團隊成員能相互依存且互相重視。申言之,學校可自組織文化中象徵性的活動、共同行為模式及基本假定,從故事、儀式、實質象徵及語言等四方面,從發展型管理發展學校優質文化,塑造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以創建最佳的學校文化與教育情境。亦即校長可自學校環境、學校庭園、學校行政建築、普通教室、專科教室、輔助教學室、運動遊戲場、附屬建築等八方面著手,運用發展型管理形塑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

  即便學校本位管理(SBM)及增權賦能的觀念,使學校得以分析其優勢並發展出特色課程,以在少子化及市場化思潮的時代,吸引家長選擇該校讓學生就讀。惟並不盡然代表學校守其成即可,只要抱著該校的特長便能在此大環境中獨樹一格。學校必須要不斷精進,特別是學校本身即為知識薈萃之所,在此知識快速增長的時代,學校更是要帶領師生及社區迎接挑戰、邁向新世紀。因此,形塑學習型組織應為學校及相關成員之共識,校長更可善用發展型管理以因應社會快速變革。在接受新世紀教育改革挑戰下,發展型管理可幫助校長營造良善學校文化,提高學校效能。故於培訓校長時,可適度引進發展型管理概念,讓優質校長本身具有高度領導專業外,更可運用發展型管理,形塑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

0 意見: